機關大冒險:小小工程師出動!
難度: ⭐


適合K1至小三學生
本課程以「簡單機械原理」為核心,透過齒輪、槓桿、滑輪、馬達等六大結構的探索活動,帶領學生進入機械與工程的世界。學生將從生活中的例子出發,認識每種機械的運作方式,建立初步的物理與工程概念。
課程以動手實作為主軸,結合小組合作與任務挑戰,學生將親自設計並製作齒輪模型、升降裝置及創意拯救平台等作品,從中學習觀察、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透過成果展與分享活動,孩子們將自信地展現所學,開啟邏輯思維與創造力的第一步。
技能培養
認識並理解六種基本簡單機械(齒輪、滑輪、槓桿、輪軸、斜面、螺旋)的運作原理
提升動手操作與觀察實驗的能力
培養邏輯思維與初步解難能力
強化團隊合作與溝通技巧
增進創意設計與模型製作的表達能力
建立基本的工程與物理概念
體驗工程挑戰活動帶來的成就感與學習樂趣
課程大綱
單元一:齒輪
學生將探索齒輪的結構與運作方式,認識大小齒輪之間的速度關係,並透過動手製作模型,了解齒輪如何應用於生活中的各種機械裝置。
學習目標:
認識齒輪的基本結構與原理
觀察齒輪轉動方向與速度變化
理解齒輪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(如鐘錶、自行車)
培養邏輯與因果關係的理解能力


單元二:槓桿
透過生活中的例子(如翹翹板、釘書機等),學生將學習槓桿的三大要素與三種類型,並透過實驗操作體驗省力的原理,提升解難與動手能力。
學習目標:
認識支點、施力點、阻力點的概念
分辨並應用三類槓桿
理解槓桿如何幫助我們省力
培養動手實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


單元三:滑輪
學生將動手製作滑輪裝置,認識固定滑輪與可動滑輪的不同,並透過實作了解滑輪如何改變施力方向與分擔重量,激發團隊合作與應用思維。
學習目標:
了解滑輪的種類與操作方式
學會使用滑輪降低工作難度
探索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(如升降機、吊車)
培養合作與分析能力


單元四:輪軸
學生將觀察輪軸結構的運作方式,了解輪子與軸心如何一起幫助機械移動。透過設計與比賽活動,體驗輪軸在交通工具中的關鍵角色。
學習目標:
認識輪與軸的組合與功能
學會設計簡易的輪軸裝置(如小車)
培養實作能力與創意思考
體會輪軸在移動與省力上的應用


單元五:斜面
學生將從滑梯、斜坡等生活例子中,探索斜面的特性與省力原理。透過模擬運送活動,了解斜面如何幫助我們搬運重物,是最古老也最常見的機械之一。
學習目標:
認識斜面的構造與省力特性
探索斜面如何改變施力方向
發展觀察與應用能力


單元六:螺旋
學生將觀察螺絲與螺旋裝置的實際應用,認識螺旋如何轉換旋轉力為直線力。透過簡單的模型製作,體驗螺旋在機械結構中的重要角色。
學習目標:
理解螺旋的結構與功能
認識螺旋如何幫助固定或提升物體
培養動手操作與細節觀察能力


單元七:工程師大挑戰!
課程最後將透過創意挑戰活動,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六種簡單機械,設計出一個「救援機械」或「運送系統」。學生需完成設計、製作、展示並分享作品,培養團隊合作與自信表達能力。
學習目標:
綜合運用齒輪、滑輪、槓桿等機械概念
學會設計思考與基本工程解決方案
培養團隊合作、溝通與創意思維
建立自信與展示能力,呈現學習成果

